享有“鐵娘子”稱號的撒切爾夫人是西歐當代政治史上首位女政府首腦。
前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女男爵4月8日因中風去世。
據英國媒體報道,前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女男爵4月8日因中風去世,終年87歲。
享有“鐵娘子”稱號的撒切爾夫人是西歐當代政治史上首位女政府首腦,她的上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乃至世界的“運行軌跡”。
懲于二戰的巨大破壞,戰后西歐長期受福利社會和民主社會主義理念影響和支配,大政府、高福利、高稅收成為“政治正確”的代名詞,大型經濟部門的公營化成為常態,工會是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并常常通過罷工和示威令社會癱瘓,政府棘手,進而迫其就范。這種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平等,減少了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卻也造成政府開支浩繁,生產效率低下,社會負擔沉重等嚴重問題,而殖民體系崩潰、傳統產業優勢不復的英國,則成為這種“福利主義”的重災區,被稱為“歐洲病夫”,預言為“即將率先破產的工業化國家”。撒切爾夫人上臺后,扭轉了英國福利主義、左傾主義和大政府高稅收的戰后傳統政治風向,在英國乃至整個世界,重新樹立了自由經濟和小政府、低稅收理念的權威性,并以“撒切爾主義”名聞于世。
自1979年起,她采用調低直接稅、調高增值稅的辦法,徹底改變了英國當代稅收體系;她將除鐵路和郵局外的要害部門國企統統私有化,將數以百萬計的國企職工轉變為私企雇員,盡管前首相麥克米倫指責她“變賣祖業”,但英國政府財政負擔卻因此變得輕松,國民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死回生。她還通過減稅和向小股東轉讓國有股份,讓自由資本主義在英國再度盛行。她在英國的成果,以及同期里根在美國的自有資本主義倡導,令自由經濟理念重新成為戰后歐美、乃至全球經濟的主流理念,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