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投資保護生態(tài),在有生之年讓“老廟溝”都綠起來
看著在自己悉心呵護下,慢慢成長的大山,趙啟艦非常興奮,一路上也沒有停止過自己對大山未來的暢想,但是看到在前面奔跑的兒子,趙啟艦神情有些黯然,“我們倆在山里生活習(xí)慣了,但孩子得上學(xué)啊,孩子上學(xué)就不能和我們在一起。”看著10歲大的兒子,趙啟艦說:“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就放假的時候能上山和我們住一段時間,覺得挺對不起她們的。”
雖然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但在去年合同到期的時候,趙啟艦夫婦倆一商量,還是繼續(xù)承包這片山。“這山也是我的一個孩子啊,18年了,有感情了,也丟不下了。”趙啟艦說起大山,一掃剛才的黯然,再次興奮了起來,甚至有些驕傲地說:“很多有錢人想到這里投資,但是我都不干。”近幾年,隨著媒體的宣傳,趙啟艦夫妻倆也慢慢有了些名氣,便有全國各地的投資者找到趙啟艦,希望能夠投資開發(fā)整個大山。“但他們的商業(yè)目的太強了,就想在山里蓋什么別墅,又要修多寬的水泥路,要真那樣的話,生態(tài)不是全被破壞了嗎?”
雖然生活依然清苦,但面對大把大把的投資,趙啟艦統(tǒng)統(tǒng)拒絕了,“你看我修的機耕路,就是一條簡單的土路,我不可能去破壞這里的生態(tài)。”趙啟艦指著彎彎曲曲的土路,眼神堅定:“養(yǎng)殖業(yè)以后也不會搞的,我還是希望這片大山保留原有的生態(tài),種點果樹保證一家溫飽就行。”令趙啟艦高興的是,受他的影響,他的一個遠房親戚前年也承包了一座荒山,“他也回去種樹去了,現(xiàn)在干勁還挺足的。”
趙啟艦呷了一口茶,透過窗戶看著屋外成片的山林,說道,“沒有懶山,只有懶人。我又續(xù)包了70年,在還活著的時候,希望能讓整座山都綠起來,讓外面的人到時還有一個可以放松的地方。”趙啟艦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讓整座“老廟溝”充滿鳥語花香,更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一起保護眼前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