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溫家寶總理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9年國民經濟預期增長8%左右。這一數字已連續5年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預期增長指標。但與前幾年相比,今年提出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在形勢背景、內涵和實現途徑等都非比尋常。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一些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8%的變與不變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依然定在8%左右,顯示了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決心和信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說。
從2003年至2007年,我國經濟增速在兩位數平臺上一路上行,最終達到13%的高點。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之經濟自身周期的內在調整,我國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全年增長9%。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認為,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8%左右,是基于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務實考慮,防止增速下滑過快。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在經濟高位上行時設定8%左右的目標,是希望增速能適當回調、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今年設定8%左右的目標,是為了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舞干勁,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
“堅定信心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信心出現危機,那么消費者不消費、投資者不投資、生產者不生產,就陷入惡性循環。”姚景源說。
“保持8%左右的速度是非常必要的。”楊慶育說,中國各種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來解決,保持8%左右的增速,有利于穩定社會預期、增強發展信心,有利于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
具備現實基礎
許多代表、委員分析認為,今年實現8%左右增長目標具備現實基礎。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依然強勁,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特別是,中國還有可用的相機抉擇的政策空間。
去年11月我國宣布4萬億元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以來,已連續多次下調貸款利率,并先后出臺了裝備制造業、鋼鐵、汽車、紡織等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近期種種跡象表明,國家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有的已初步顯出效果,部分地區、行業和企業開始出現了一定的向好苗頭。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春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芬告訴記者,邢臺年前關閉的一些企業,在年后有的已經陸續開工。“我們企業生產的工業酒精價格每噸上漲了10%。”
“在國家裝備制造業等調整振興規劃的刺激帶動下,我們區給風力發電設備做配件的企業訂單明顯增多。”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東麗區區委書記張有會說。
去年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雖然幅度不大,但扭轉了此前幾個月每月兩三個百分點的連續下滑。其中,鋼鐵工業增加值由去年11月份的同比下降6.3%轉為12月份的增長0.1%。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雖然實現這一增長目標有一定難度,但是我們目前采取的措施和力度比較大。“如果國際經濟環境沒有再大的振動,經濟增長保持8%左右基本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