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環保限行卻使“二手車”市場滋生出一種怪象:有人專門低價收購“黃標車”,再轉賣到沒有實施限行的欠發達城市。
在貴陽9平方公里的一環路核心區內,每天有30萬輛汽車運行,密度之高國內外罕見。11月20日起,上述限定區域內開始實施嚴格的“綠標準入”制度,這意味著未達到環保要求的“黃標車”“無標車”將被限制在核心區外運行。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南京、廣州、杭州、武漢、成都等十幾個城市已相繼出臺“黃綠標”制度和相應限行措施。西安、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也在逐步推進環保限行工作。
城市管理者們紛紛采納的“黃標車”限行,能否成為緩解“大城市病”蔓延的一劑良方?
“二手車”市場怪象
北京是我國最早實行汽車環保分類制度的城市,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黃綠標”制度。隨后,深圳、青島等城市紛紛跟進,出臺“黃綠標”制度和相應限行措施。
然而,汽車環保限行卻使“二手車”市場滋生出一種怪象:有人專門低價收購“黃標車”,再轉賣到沒有實施限行的欠發達城市。
點擊互聯網就不難發現,一些發達城市打出“高價收購黃標車”等旗號的商家不在少數。
記者走訪貴陽合朋二手車市場,不時有人上前推銷二手車。“2003年上牌的帕薩特2.0,要不要?”“我有小排量的車,品種多價格便宜。”
當記者問起“黃標車”限行,一位姓王的商家坦言:“不少二手車都是發達城市限行淘汰下來的,過去大家認為西部實行環保限行還早,所以車子轉賣過來還是很有市場的。”
從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到貴陽掛職任市長助理的楊宇梁說,貴陽有不少汽車是外地環保限行淘汰,甚至經過翻新改裝的。這些車是城市環境和交通安全的潛在威脅,到了西部城市對它們說“不”的時候了。
貴陽市鳳凰村二手車交易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實施“黃標車”限行的消息不脛而走后,二手車的價格銷量都在跌,主要銷往鄉鎮和各地州城市,“現在貴陽的車市已經呈現新車排隊進城,舊車齊約下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