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用現實身份相互接觸,網民的溝通和交流更加直白,網絡使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看見現實中的社會百態。今年兩會前夕,人民網推出了“2013兩會調查”和“我有問題問總理”等調研欄目,目前已得到近80萬人的參與和互動。在網民關注的問題中,社會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等問題成為網友們最關注的問題。在調查中,網民既反映了自己身邊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也對社會管理的良治獻計獻策,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呈現出了交集的最大化。
“但在現實參與渠道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網絡表達往往也會表現出更大的沖動:由于不受到現實身份的約束,網民表達既有更具真實性的一面,也有為吸引眼球而夸大、渲染的一面。”李良榮說。
來源于現實,折射著現實,影響著現實,又因網絡的技術創新帶來有別于現實世界的一些特點。對此應當怎樣看待?
“當今中國互聯網有一種現象,就是戾氣時有可見,氛圍不夠理性和友善,動輒呼天搶地、針鋒相對、怨天尤人。當然,這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但到了網絡空間就更加旁若無人、肆無忌憚?!碧煅纳鐓^總編輯胡彬說。
“很多網友在網絡和現實中呈現出兩面性,主要是因為將虛擬誤讀成虛幻虛假,認為網絡空間中的言行不受現實的牽絆和規約?!崩盍紭s說,“網絡空間不是‘獨立王國’,凡是現實社會中不能僭越的法律和倫理底線,網絡世界同樣也不應逾越。”
每一個鼠標背后都有一個人
網絡折射社會現實,需要而且能夠管理
1996年,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創始人、主席約翰·巴洛發表了一篇叫《賽博獨立宣言》的文章,提出“網絡世界不需要工業世界的政府管理”,把網絡空間描述成了一個脫離現實存在的虛擬王國。
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個由0和1構成的世界里,每個人的身份都可以被虛擬,人際關系可以被虛擬,生活的環境也可以被虛擬,但虛擬并不意味著可以脫離與現實世界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