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漲了咋還發愁?
小老板廖靜
我跟員工掙得差不多
愁:自主創業一分一厘都是辛苦錢,好政策還應再多些
廖靜在北京一個居民小區開了兩家美容美發店。她雇了4個員工,加上自己忙里忙外,店里人手挺齊全的。
別看店面不小,顧客不少,可利潤并不豐厚。廖靜掰著手指給記者算:“現在物價漲得真快,以前一頓飯5塊錢,現在得10塊錢了。每天店門一開,沒有400元的流水都保不住本。”
首先是人工成本。2名員工月工資3000元,另2名分別是2000元、1000元,加上飯補和給他們租房的租金,一個月下來用工成本就要萬把塊錢。“這些年工資漲得猛,不加錢都招不到人。”廖靜說,如今工人工資比6年前剛開店的時候翻了一番。
此外,兩個鋪面的租金也不是小數目。一個鋪面6年前就租下來,這幾年房租沒漲多少,仍然維持在2000元左右;另一個鋪面大約在3000元左右。“水、電費用也不少,剩下的才是我自己的收入了。別看我是老板,其實我的收入跟員工的工資差不多。能咬牙堅持下來,一是把這看做自己的一份事業;二來這個行業競爭激烈,能堅持下去就行。不過要是成本再抬高點,我撐起這兩個店就比較吃力了,真希望物價能更平穩些。”她說。
讓廖靜高興的是,今年開始小店上繳的稅款有所減少,讓她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稅收優惠的好處。自2011年11月1日起,我國大幅提高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將月銷售額的起征點由2000—5000元上調到5000—20000元,不少地方按照最高標準20000元執行,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個體納稅人的免繳稅額。自增值稅的起征點上調以后,廖靜的染發小店每月增值稅繳稅額從120元下降到75元,減少了1/3。“錢雖不多,但對我們這些經營小本買賣的人來說,一分一厘都是辛苦錢。希望以后的經營環境更加穩定,好政策還能再多些,讓我們踏實創業、安心干活。”廖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