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頻頻漲價凸顯管理制度缺陷
旅游產業關系較多部門,這些部門出發點不同,容易互相爭利,給景區帶來漲價沖動
“遺產保護、環境保護、景區開發、基礎設施都需要投入,如果價格不漲,很難維持運營。” 國內某5A級旅游風景區的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多,景區的管理成本在不斷增長。提高門票價格既是景區正常運營的需要,也是為了向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他以自己所在的風景區為例,由于景區屬于自然遺產,與一般的商業性景點可以開發娛樂性設施、游玩項目等來增加景區收入不同,自然遺產類的景區不能開發其他項目,還要花大量資金來維持原貌。去年景區門票收入1500萬元左右,其他收入50多萬元,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收入。但去年光基礎設施建設、景區資源保護就需要4000多萬,門票收入遠遠不能滿足自然景區維護建設的需要。
除了景區運營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一路攀升的門票漲價背后,是旅游景區管理制度和旅游產品結構的不合理。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和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景區運營與建設部門、文物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門、水利部門等都有聯系,但由于出發點不同,導致部門之間互相爭利,造成漲價壓力。地方政府部門也把門票收入作為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加劇了漲價沖動。
“景點門票價格偏高,一定程度制約了居民旅游消費。”攜程旅行網副總裁郭東杰認為,如果不改變目前依靠賣門票和漲價的經濟模式,會進一步提高旅游門檻,降低百姓的出游意愿。
戴斌表示,進入“十二五”時期,旅游成為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動力。門票漲價已經成為影響CPI波動的重要因素。過度依賴“門票經濟”,不利于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中青旅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門票上漲的影響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系列的。由于門票價格漲得厲害,公司推出的旅行路線的價格也被迫上漲,有的時候為了控制總價的漲幅,不得已將一些很熱門但門票價格太高的景點從線路中剝離出去,這肯定會給當地旅游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一旦游客數量減少,勢必影響餐飲、賓館住宿等關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