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名人”低級差錯多、知識性差錯多
從“圍觀”結果來看,不少“網絡名人”寫博客往往信馬由韁,對待語言文字態度草率,造成了許多低級差錯。
例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把“寒暄”誤成“寒喧”,“股掌之間”誤為“鼓掌之間”;微博女王徐靜蕾把“生僻”誤為“生癖”,“剖腹產”誤成“拋腹產”;韓寒把“見人不救”誤成了“見人不久”;李承鵬把“日理萬機”誤成了“日理萬基”;馬未都把“遣唐使”居然寫成了“譴唐使”……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此外,錢文忠把管仲的“倉廩實而知禮節”當成了孔子名言;韓寒把水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鄱陽湖說成“幾萬平方公里”;郭敬明說“太廟”在“天安門的后門”;馬未都稱《康熙字典》有五萬余字等,都屬于“貽害”更大的知識性差錯。
網絡語文混亂,名人應率先垂范
《咬文嚼字》為何耗時一年“咬嚼”名人博客?郝銘鑒對此解釋稱,這些網絡名人“生活熱情高,博客受眾多,社會影響大,具有巨大的社會引領作用”,以這些人為目標,是希望他們率先垂范,為網絡語文的規范運用樹立榜樣。
他表示:“網絡語文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漢語的發展方向。眼下我國網絡語文空前繁榮,也空前混亂,呈現出一種語言文字應用領域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亂用文字的人多了,好像也成了‘約定俗成’,成了法不責眾……但如果網絡語文持續混亂,漢語的精致優美就會遭到破壞。長此以往,漢語的表達和交際功能就會受到損害。”
名家博客遠高于萬分之一的語文差錯率,引起了語言文字專家們的警覺。網絡語文差錯泛濫,甚至連一些被公眾視為學識“淵博”的名人也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