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 風雨32載高原藍天作見證看今朝恩愛伴侶 手術11小時從此同“肝”共苦
市第一中心醫院專家為藏族夫婦成功實施活體肝移植
術后已經蘇醒的強久,深情凝視著身旁另一張病床上術后仍然昏迷的巴金旺杰,眼神中充溢著希望。這對共同經歷了32載風風雨雨的拉薩藏族夫婦,昨日(6日)在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通過一臺歷時11小時的高難度、高風險活體肝移植手術,實現了心靈與生命的融合,演繹了一段人間真愛——妻子強久捐出自己53%的肝臟,為患終末期肝病而生命瀕危的丈夫巴金旺杰重新燃起生命之光。
“我們當地醫療條件有限,我很幸運,能來天津治療;也很幸福,有這樣的妻子。”術前接受記者采訪時,52歲的巴金旺杰緩緩講述起自己的求醫經歷。那是去年的一次體檢中,他被發現患嚴重肝硬化,雖然五六年前就知身患乙肝,但面對這樣的噩耗,他仍然難以接受。隨后,他來到成都一家大型醫院,全面檢查后被告知只能接受肝移植治療,后又經朋友介紹慕名來到本市第一中心醫院準備接受肝移植手術。
然而,等了兩個月,合適的肝源未能找到。眼看著巴金旺杰身體狀況一天天惡化,腹脹、乏力、消瘦、肝功能下降,隨時有生命危險,醫生最后建議他進行活體肝移植。可是經嚴格檢查,巴金旺杰的6個兒女均不符合捐肝條件,妻子是最理想人選。“強久今年已經49歲了,年齡大了,我和孩子們都不同意她捐肝。可是她說我們在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不能眼睜睜看我等死,一定要救我,這是她作為妻子該做的,這讓我很感動。”說著,巴金旺杰眼里閃起了淚花。
面對這對感情篤深的藏族夫婦,市第一中心醫院派出以該院副院長、知名器官移植專家朱志軍教授為組長的精英團隊,以確保供者和受者的手術萬無一失。手術從昨日早8時一直持續至晚7時,切取供肝、去除病肝、完成移植,整個過程環環相扣,順利推進。昨日下午4時許,完成供肝切取后,強久被推進監護病房,狀況一切良好。約3小時后,供肝成功移植,巴金旺杰被送進同一病房,生命體征平穩,肝功能順利恢復。今日上午,強久將轉入普通病房,巴金旺杰約在24小時后轉入普通病房。
新聞鏈接
據巴金旺杰主管醫生吳迪副主任醫師介紹,目前全國每年大約有150萬患者需器官移植治療,因器官嚴重短缺,其中只有不到1萬人能如愿獲救。為解決這一矛盾,活體器官移植應運而生。但活體器官移植既要爭取患者手術成功,又要保證供體的絕對安全,對醫院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從而阻礙了相當一部分患者治療。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志愿在身后捐獻器官,是解決器官短缺、影響患者治療的長久之計。肝臟具有較強再生能力,一位健康成人最多可捐獻70%的肝臟,一般在捐獻3個月后可恢復至正常大小的90%,半年后能基本復原。
來源:天津日報(記者 任勇)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