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
價格仍是高門檻 預期還需再穩定
調控以來,率先順應市場形勢調整價格的萬科,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8月甚至單月銷售破百億元,實現銷售金額11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49%。萬科在北京的新項目“長陽半島”更是重現了火熱的銷售場面。
事實上,不僅是萬科,不僅在北京,近期各地樓市成交回暖,主要就是靠降價的項目熱銷帶動,“一降價就好賣”的例子在各地屢見不鮮。
據中原地產統計,調控以來北京的82個新項目中,均價低于20000元/平方米的項目合計為38個,這部分的簽約率達到了51%;均價為20000―30000元/平方米的項目為33個,雖然供應量也達到了10382套,但是簽約率僅為29.4%;均價超過30000元/平方米的項目總數為11個,簽約率僅為15.5%。
價格仍然是影響需求能否回暖的最重要因素,但從宏觀數據看,由于房價環比連續3個月持平,仍然處于歷史高位,把大量自住型需求擋在門外。而投資性需求受制于調控政策,繼續被壓抑。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張月認為,只有在價格有所回調的情況下,需求才可能逐步釋放。因此盡管是“金九銀十”,但如果新項目沒有價格優勢,依然不排除爆冷的現象。
此外,由于樓市調控進入關鍵時期,也是各方面博弈最激烈的時候,各種信息不斷刺激著購房者的心理,影響購房者對未來的預期。近期記者采訪了幾位剛剛簽約的買房人,普遍表示由于前幾年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結果是“屢調屢漲”,因此當近期市場出現回暖苗頭,就擔心調控政策已經被消化,房價又將迎來報復性反彈。但也有不少購房人認為,此次調控的措施力度空前,效果還沒有充分體現,應該繼續觀望,靜待價格進一步回落。
今年一季度,由于去年底出臺的政策遲遲沒有見效,大量處于觀望狀態的購房者迅速入市,導致市場過熱。專家認為,購房者預期的改變,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市場供需狀況。如果樓市在近期出現量價單邊上漲的明顯回暖,處于觀望中的購房者可能因恐慌而買房,原本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迅速逆轉為供不應求。因此,政府部門應及時摸清市場情況,公開有關數據和分析結果,并盡快告訴公眾下一階段調控的走向,以穩定市場預期,進而穩定供求關系、穩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