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軍事交流只能從下向上逐步發展
記者:由于邊界問題的存在,中國和印度陸軍之前沒有進行過任何聯合軍演。不過就在本月,印度陸軍參謀長賈斯萬特·辛格上將和中方探討了兩軍聯合演習的可能性。您對此有何評價?您怎么看待中印兩軍的交流現狀,對兩軍交流的未來走向有何見解?在您看來,阻礙中印兩軍潛在合作和戰略互信的最大因素是邊界問題,還是另有原因?如何解決?
謝鋼:其實早在1978年,印中兩軍就已經確立了CBM(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建立信任措施)機制。逐漸地,雙方開始了邊界(軍事)人員會晤。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雙方實現了全面的軍事人員會談機制,在邊界軍事基層上確立了CBM。我剛才已經提到,1996年江澤民主席訪印時,兩國就建立軍事上的CBM機制簽署了協議。從此之后,CBM機制開始在雙方實行,其形式也有好幾種。
比如在2003年,中印海軍首次進行了聯合海上搜救演習,因為兩國都意識到了公海海盜對于彼此海上貿易運輸航線安全所構成的挑戰。此次CBM的實行層面相對很高。2005年,中國海軍艦只前往印度南部,和印度海軍一起再次舉行了聯合海上演習。今年4月,印度派遣海軍艦艇訪問青島,并建議增加雙方聯合海上演習活動。
以上是印中海軍方面的交流。陸軍方面,在2005年,中國陸軍邀請印軍軍官觀摩于河南舉行的演習,兩軍邊防部隊還在西藏普蘭縣進行了聯合登山訓練。隨后,中印邊防部隊建立了地方指揮官通信熱線機制,避免因誤會引發交火摩擦。兩軍人員的交流頻率也在增加。
2006年,印度國防部長慕克吉訪華,提出希望增加兩國軍方的交流,并簽署了相關的諒解備忘錄。作為其中內容之一,上周印度陸軍參謀長賈斯萬特·辛格上將訪問了中國。
你提出的關于中印陸軍聯合軍演的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兩國海軍可以在海上進行聯合演習,因為演習地點既不在中國境內,也不在印度境內,不存在爭議。但是在陸軍和空軍層面,卻存在這樣的邊界爭議。因此如果印中兩軍決定在某個地點展開聯合軍演,而這個地點的主權仍然沒有確定的話,那么演習是無法進行的。同樣,由于邊界問題的存在,印中空軍也無法進行聯合演習。所以實際上又回到了邊界問題,因為兩國的邊界爭議仍然沒有解決。
不過,在地方層面上,印中兩軍還是開始進行了聯合行動和CBM,并計劃逐步將聯合行動練向更高層面提升。更高層面的聯合行動就意味著聯合軍演,雙方需要就演習時間和原則進行溝通。目前基層的聯合行動是低層次的,具有預防沖突的性質,但對于兩軍構建互信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未來我們雙方在高低兩個層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對于對方的安全考慮要予以尊重。
記者:那么中印兩軍之間能否像中國和俄羅斯兩軍所做的那樣,第一年在中國境內某地軍演,第二年改到俄境內進行呢?
謝鋼:中俄兩軍聯合軍演之所以能實現,其中原因之一是雙邊關系的正常化,以及邊界問題的解決。中國和俄羅斯在整體上對彼此沒有猜忌。
但是在印度和中國之間,首先是存在邊界問題;其次,當印度方面建議印中陸軍進行聯合軍演的消息公布之后,巴基斯坦方面對此提議給出了批評。而中方對巴方的反應也很敏感,可能會在聯合軍演的問題上更為慎重。
當然,你提到的中國在俄羅斯,或是印度境內進行聯合軍演的可能性,實際上反映了俄中印三國“戰略三角”的思想。我們三國領導人為此進行了7輪磋商,意在加強三方的戰略合作和溝通。其中內容之一,就是探討進行三方聯合軍演的可能性,三方也正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演習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