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美俄關系的試金石
“俄羅斯的內部發展不是美俄關系的決定因素,美俄關系如何發展最關鍵的是要看伊朗問題的走向。”赫斯伯靈如是說,“如果俄國人能同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合作,我覺得華盛頓可能就不會對莫斯科再有那么多抱怨了。如果俄羅斯執意要和德黑蘭站在一起,而美國只能倒向英、法、德等盟友,導致雙方對峙,問題就會很麻煩。”
于濱也認為如今華盛頓在伊拉克搞得焦頭爛額,卻仍不惜對俄羅斯展示強硬的姿態,關鍵就是因為伊朗。
伊朗核危機正發展到白熱化,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因為對制裁伊朗的法案有歧見而分裂成兩派。俄羅斯與中國堅決反對對伊實行制裁,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諸國卻認為,是該給伊朗一點“顏色”的時候了。為斡旋此事,俄、中、美、英、法、德國六國外長應美國國務卿賴斯之邀,5月8日會聚紐約協調立場。作為兩大陣營的領軍人物,俄美的態度決定著危機的最終走向。
“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俄羅斯(和中國)在如何應對安理會對伊朗的裁決。如果莫斯科(和北京)能退讓,我們將越過一道主要的難關。目前,華盛頓在保持‘美俄友好’上最好的說辭就是,‘我們在伊朗問題上需要他們(俄國人)’。但是,如果俄羅斯拒絕妥協,或不肯置之事外,我們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赫斯伯靈分析說。
在于濱看來,美伊之間的宿怨很深,伊朗核危機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布什從來沒有把武力打擊排除在解決方案的選項之外。另外,對布什而言,要挽救跌入低谷的政治威望,一個好方法就是在中期選舉之前打擊伊朗,將美國的民心再次團結在總統身邊。同時,中俄在伊朗都有切身的經濟利益,美國攻打伊朗能直接沖擊二者,還能為美國人帶來大量的石油財富。
當然,也有很多美國學者認為,現在談美國對伊朗動武還為時過早,美國可能無法同時應對伊朗和伊拉克兩個海外戰場。退一步講,即使最終事態到了非打不可的程度,美國多半也只會對伊朗進行有限打擊,定點銷毀其境內的核設施,而非全面進攻。
“中俄都不愿伊朗成為另一個伊拉克。二者到目前為止仍是彼此協調,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決此事,并攜手和美國周旋,努力在伊朗問題上‘軟著陸’,但是最后的結果如何,也要取決于伊朗自身的態度。”于濱說,“盡管中、俄、伊目前站在同一個戰壕中,但是伊朗也并非完全聽從兩位支持者的話。俄方之前提出將伊朗的濃縮鈾過程送到俄境內完成的計劃,就因伊朗的猶豫而暫時擱淺。”
洛贊斯蓋認為:“美國和歐洲希望能在伊朗問題上將俄羅斯拉到自己一方,但是要達成這一目的,他們應該準備好能兌現的利益籌碼。”
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集中有一批穆斯林極端分子,一旦伊朗問題惡化,這批人有可能掀起動蕩。洛贊斯蓋認為,為了換取俄羅斯在伊朗問題上的妥協,美國應該保證給予俄在對付這批民族分子時所需的安全支援。另一個可以換取俄羅斯的籌碼是,美國與俄羅斯簽署原子能電站協議,或終止西方對獨聯體事務和生存空間的干涉等等。
“但坦白講,我不認為美國已經準備好向俄羅斯提供這些條件,以換取后者在伊朗問題上的妥協,因此,在目前的核危機中,俄羅斯應該會繼續玩它自己的游戲,”洛贊斯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