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貿易的現狀與挑戰
在中朝兩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下,兩國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貿易和投資規模也迅速擴大。從中朝貿易看,其規模在朝鮮對外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持續攀升,朝鮮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日益提高。
吉林省社科院金美花研究員的報告顯示,中朝貿易在朝鮮對外貿易的比重從2000年的20.3%提高到2010年的56%,到2011年突破60%;中國企業對朝鮮投資額從2004年的5000萬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6億美元,目前仍在不斷增加。目前對朝鮮羅先和黃金坪、威化島開發區投資的中國企業占總數的78.7%,投資額占50%以上。
“但是,長期的貿易逆差導致朝鮮外匯匱乏,支付能力減弱。中朝貿易關系的失衡不僅不利于朝鮮本身的發展,也對中國的戰略利益產生負面影響,”金美花強調。
從朝鮮的角度看,也有改革中朝經貿合作模式的必要。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張慧智告訴記者,朝鮮2006年10月第一次核試驗后宣布自己為有核國家,認為本國有了安全保障。之后將2007年確定為“經濟轉折之年”,開始致力于經濟建設。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經濟問題直接成為新年社論的標題,說明朝鮮對經濟建設的重視程度 以及盡快取得經濟成果的迫切要求。2010年8月,金正日訪問中國東北,考察東北工農業發展,明確表示“要加強同中國東北地區的交流合作,認真研究中方的做法和經驗”。 2011年初,朝鮮發表了《國家經濟開發十年戰略計劃(2011-2020)》,確定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電力、煤炭、石油、金屬等基礎工業以及地區開發的國家經濟開發的戰略目。同年6月,中朝簽署了“共同開發共同管理羅先經濟貿易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協議書,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金正恩上任后,對恢復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著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加快了經濟建設步伐。今年8月,中朝雙方宣布成立兩個經濟區的管理委員會,也表示著中朝經貿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