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新經濟合作模式面臨的困難
張慧智教授表示,盡管中朝兩國抱著極美好的愿望共同推進雙邊合作,但由于兩國在經濟體制、思維方式、行動模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合作過程中仍面臨著較多的問題。
兩個開發區的硬件設施,包括水、電、氣、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配置等目前還比較落后。而特區政策的穩定性、透明性問題等都需要解決。
但是,羅先經貿區的中方高級管理人員有不同的觀點。
“中朝加強合作是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們也希望大眾能夠以大局為重,注意到這個趨勢并且支持它,就象是一個嬰兒的誕生,應該多關心她,而不是批評指責她,甚至扼殺她,”他強調說。
關于最近中國西洋集團在朝鮮合作受挫的事情,他表示企業做生意遇到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也很正常。合伙做生意不能把問題都歸結到一方,這顯然是不客觀的。不能因為個別企業遇到困難,就指責朝鮮,這不客觀。這么多年來,有這么多企業在朝鮮做生意,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中國經過30年的開放已經積累了很成功的經驗,但是不能用我們現在的標準去衡量朝鮮,因為他們的改革剛剛起步。出現這些問題是發展過程必然要遇到。中國即使發展到今天也有很多問題。”
他進一步強調說,他感覺朝鮮合作伙伴的素質很高,朝鮮民族追求經濟發展、謀求和平的愿望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是一致的。
“現在中朝的這種嘗試和創新,對中國和朝鮮,對國家和企業都是摸索的過程,只要大家帶著誠意,互利共贏的目標。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的目的是做成、做好這件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推進這個項目,很多企業也在跟我們合作一起推進。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這條新絲綢之路對東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都非常有意義。”
同時,他表示成立管理委員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解決問題。中方和朝方有協議,會按照協議的原則和精神去解決。企業應該遵紀守法,政府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