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我看這次兩會,在政策上給予了國外記者更多的便利,這是不是從一個角度體現了中國的軟實力?
[孟建]:
網民們提的這些問題非常好,有的給我很大的啟發。這位網民關注了我們的“兩會”,這些年來我對“兩會”的關注,特別是記者招待會的關注是空前的。為什么?除了自己的職業以外,我還擔任了要對新聞發言人的評估工作。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看得非常透。我覺得應該說首先體現了我們國家的進一步的開放和自信。把更多的問題留給了外國記者,而且溫總理在回答外國記者的問題時,特別是回答外國記者所謂的我們看來是高難度問題的時候,沒有采取任何的回避,而是給予了正面的、坦誠的、直率的回答。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一定要關注一個,我認為是天大的事,網民可能也問什么叫天大的事?我們國家外交部的發言人劉建超先生已經正式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向世界宣布,2008年奧運會,我們將敞開胸懷歡迎世界各國的記者到中國來采訪,大大的放寬了,或者說已經采取了和世界接軌的外國記者來華采訪的新條例。1990年我們出臺了相當嚴格的外國記者來華采訪的條例,這在1990年這樣的特定歷史背景當中,我想大家都知道,1990年為什么是特定的歷史背景?因為是在1989年之后制定的這個規則。這樣的一個決定,在當時,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有著它的歷史特殊意義,不可否認。但是,隨著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隨著中國自信心的進一步加強,也隨著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導致了我們2008年奧運會期間對外國記者完全放開的這樣一個態度,實際上,劉建超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最后一點就談到,有一個記者專門問劉建超,劉建超說的大意是,這將意味著中國對外國記者采取了今后將更加開放的態度。我想這位網民關注的,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外國記者招待會上,我們點記者提問比以往多了的一個現象,背后觸及了一個中國如何以更開闊的心胸去擁抱一個開放世界的問題。
[網友]: 請問孟老師“軟實力”對國際關系有何影響?
[孟建]:
剛才有網民問我一個問題,軟實力對國際關系有何影響。應該說,小約瑟夫·奈作為軟實力的提出者,這個人非常獨特,他本身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著名教授,他曾經出山,擔任過美國國防部長的助理,還擔任過美國全美情報委員會的主席,他在軍界、政界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回到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認教當院長,2005年上半年辭去院長,專門做他的教授、做他的研究。從我對軟實力的研究來看,小約瑟夫·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本身他就是帶有兩個重要的學科背景:一個就是政治學研究,一個就是國際關系研究。
剛才網民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專業,實際上這個理論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從國家和地區的戰略關系之間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力量如何構成的。所以,他所研究的問題,包括他所影響了的研究領域,應該說,和國際關系息息相關。當然,他作為一個美國的學者,他也經常會幫美國政府說話,比如說他就提醒小布什總統,美國現在對中國的擔心,一方面它的軍事力量的迅速崛起,另外一個就是它的軟實力的迅速崛起。我專門看了他卸任院長以后的兩個報告,他做了兩個國家的研究,一個是中國的軟實力研究,一個是印度的軟實力研究。非常有意思,他在談到中國軟實力研究的時候,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們是根本想不到的,他這個例子是什么呢?其中一個例子是舉中國的《英雄》在美國放映,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三周的美國的票房記錄,這是一部真正由中國生產的影片,第一次以一部影片的形式打入美國,打入國際市場,獲得了最高票房,他說通過這部影片,中國正在用影片的方式來向世界輸出它的軟實力,向美國施加它的軟實力的影響,因為這個影片的背后有它的觀念、有它的價值觀,非常有意思。
[網友]: 2008年奧運會也許是中國向全世界展示軟實力的最佳時機。孟老師能否預測一下?中國展現出怎樣的軟實力?
[孟建]:
關于奧運會的問題,談得非常多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肯定是中國向世界展示中國軟實力的最好的機會。我有幸承擔了國家的研究課題——2008年奧運會中國形象傳播戰略,這個項目也獲得了國家的獎勵。剛才講得中國記者對世界的開放,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注冊記者將有兩萬人,非注冊記者一萬人,再加上很多的獨立撰稿人等等,大體上到中國來有三萬五到四萬這樣的新聞大軍。中國敞開胸懷,歡迎他們,這本身就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形象的最好的體現,這不是軟實力嗎?這就是最好的軟實力。
當然具體到奧運會如何辦好來體現軟實力的問題,我覺得倒是非常值得關注,而且時間非常緊迫。我們對奧運會有三句話,我想不能說地球人都知道,反正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這就是“人文奧運、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在我看來,“人文奧運”是最主要的。希臘辦了上一屆奧運會,對我們壓力很大,壓力不在場館了,也不完全在環保上,當然我們環保問題比較多了,但是我想場館這些我們都沒有什么問題,組織工作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人文上。希臘用這樣的一次奧運會,展示了古希臘燦爛的文化,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這個偉大民族的魅力。中國怎么辦?這對我們的智慧、這對我們的能力,都是一個空前的挑戰。我想,在這方面,我們要作出一個非常好的回應。
任何一個地區性的、全世界性的運動會,都是軟實力的體現,這次我在主持“軟實力與中國公共關系發展”高層論壇的時候,新華社的領導給我講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多哈亞運會,多哈很少下雨,亞運會那天的歷史資料,幾乎就沒有下過雨。但是那天恰恰下了雨,他們在那天設計了良種馬順著斜坡沖上去點火種的鏡頭,偏偏下雨了,打滑了,這時候多哈人怎么說?他說如果這匹馬第一次沖不上去,掉下來的時候是掌聲,如果第二次還上不去,掉下來,接下來的就是眼淚。因為它展示了阿拉伯的民族精神。這樣的事情我聽了以后百感交集。所以這次奧運會辦得成功與否,是對我們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我堅信,2008年中國的奧運會會出色的向世界展示中國軟實力的魅力。
[孟建]:
很高興能到人民網來,這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因為我瀏覽的網站中,人民網特別是強國論壇等這些頻道都是我特別關心的。當然更要感謝的是,我也沒想到這個時間段會有這么多網民來關心這個問題,與我交流,而且提出了這么好的問題,使我感動不已。我雖然在復旦大學工作,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會常到北京來,期待著下一次能再到人民網作客,再一次的與網友們更好的交流,再一次的感謝大家!
(作編輯:王晶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