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杰 |
參考譯文:
Facebook市值千億美元?
一千億美元:這是最近幾周來在華爾街傳得沸沸揚揚的Facebook的股價。這位社交網絡的霸主正悄悄地開始成為股份公開交易的公司。昨天,投資者終于獲得了需要的信息,并可以據此做出選擇。Facebook已經向政府監管部門提出申請并宣布了向公眾出售股票的意圖。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有豐富的信息和諸多細節(到目前為止,這家神秘而又卓越的硅谷公司一直對這些秘密諱莫如深)。公眾第一次看到了這些年來Facebook的盈利,以及盈利的支出情況。這些信息公開后,投資者現在可以自己評估Facebook了。
美國的大學和預科學校通常都會把印有學校社區成員的名冊發放給剛入學的新生或新入職的員工,以便于大家認識學校的其他成員。這就是傳統的“花名冊”(或“通訊錄”)。Facebook網站的名稱正是來源于此。因為Facebook一直沒有公布正式的中文名稱,現在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中文譯名,如馬來西亞的“面子書”,香港的“面書”或“面簿”,臺灣的“臉書”,大陸的“臉譜”等。這些譯名都比較忠實,很難說孰優孰劣。筆者由此想到了Google的中文譯名。在沒有公布正式的中文譯名之前,Google的譯名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公布了正式譯名“谷歌”之后,其它譯名便漸漸淡出,亂象也不復存在。曾經名噪一時,備受眾多網友喜愛的“狗狗”也銷聲匿跡了。所以,筆者以為,這種譯名混亂現象的主要責任應該在Facebook。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該公司尚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Facebook對中國市場的忽視。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Facebook有必要盡快推出正式的中文譯名。
Wall Street, investor, publically traded company, S-1等是商務英語中的專有名詞。翻譯這些內容時,最后借助于相關的專業詞典或參考資料。Publicly traded company是“股份公開交易的公司”。S-1表是上市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級注冊股票時填寫的招股說明書(Form S-1 is an SEC filing used by public companies to register their securities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許多網友把“secret”譯作“花邊新聞”。這一誤譯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兩個:1)是把phenom當成了人。實際上,它和前面的juggernaut一樣,都指Facebook公司。2)受到前面網友譯文的影響。
參考譯文:
溫哥華的生活
北美的各大城市中,從喧鬧吵雜的市中心到寧靜空曠的戶外,溫哥華的進出便利可謂首屈一指。較近的去處包括環城劃艇、在冰霜覆蓋的山頂滑雪,在雨林中騎山地車等。“這里是寬敞的休養勝地”,從蒙特利爾移居過來的朱莉-迪蘇尼(Julie Desaulniers)說。她和家人現居住在北溫哥華。“北海岸是騎山地車的理想場所。每個周末我都在雨林小路上跑步。”好萊塢已經在溫哥華長期經營。包括《暮光之城》系列在內的許多電影和電視劇都拍攝于此地。有商業頭腦的人還為那些《暮光之城》的鐵桿粉絲,專程來尋找貝拉(Bella)和愛德華(Edward)蹤跡的人們,安排了旅行路線。
這是一段介紹溫哥華生活的文字。除了兩處譯文的問題比較多之外,各位網友對整段文字的翻譯都比較忠實和流暢通順,符合信達的標準。第一個是本文的第一句。因為缺少上下文,許多網友沒有能夠準確地把握和理解第一句的意思。但是,如果各位網友仔細閱讀接下來的文字,就會意識到這段文字的描寫對象是溫哥華,而不是其它的北美城市。細心的網友會發現這段文字的標題也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第二個是“enterprising”的翻譯。英漢詞典的釋義大多是:“有進取心的,有上進心的,有魄力的,有膽量的”等。結合這些人的所作所為,我們發現這些釋義似乎都不大妥帖。因為這些人在想方設法地制造商機和掙錢,所以,筆者稍做變通,把它譯為“有商業頭腦的。”
參考譯文:
中國的“龍年”嬰兒潮
中國正經歷一場“造人”高潮,因為許多夫婦都努力確保自己的孩子在龍年出生。周一恰逢龍年第一天。中華文化中,人們一直把龍看作最吉利的屬相。龍一度專用于帝王,人們相信它能夠帶來權力和好運。那些準父母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生個龍寶寶。結果,北京保姆的工資已經漲了一倍。“龍年”嬰兒潮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一點。正像2000年龍寶寶的現狀一樣,在這場小小的嬰兒潮中,為了“龍”這一偉大屬相而出生的寶寶必定會卷入激烈的競爭,搶奪在中國最好的學校的一席之地。
參與翻譯這段文字的網友人數達到六十人之多,這可謂“翻吧”的“每周譯題”的一個小高潮(boomlet),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人對“龍”的熱愛。西方傳說中的“dragon”有獅爪、蛇尾、翅膀及帶鱗的皮膚等,是可怕或危險的怪物。和中國人心中的龍的形象無法相提并論。但是,因為沿用已久,大家漸漸地接受了把“龍”譯成“dragon”的做法。隨著國人對保護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提倡音譯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日、名稱等。近些年來,牛津詞典已經開始收錄越來越多的源自漢語的音譯詞,如“pinyin(拼音)”、“putonghua(普通話)”、“qigong(氣功)”等。或許,在不久的將來,“long”可以作為“龍”的音譯詞正式地走入英語詞典。根據敘述的需要,翻譯這段文字時,筆者適當地增補了些內容,如“Parents are sparing no expense to prepare for their dragon babies”一句中的parents,指的是那些準備在龍年生孩子的父母,所以筆者把該詞譯作“準父母們”,而不是“父母”;另外一句“And the effects won't end there”,直接翻譯為“影響還不止這一點”,和上下文的銜接上有些突兀,故筆者補充了“龍年”“嬰兒潮的”('Year of the Dragon' baby boom)。 Zodiac sign指的是西方占星術中的“星座”,和中國傳統中的“十二屬相”不是一碼事。但是,原文作者顯然借用了“星座”來表達“屬相”這一概念,這樣易于英語為母語者理解。如果把它譯為“星座”,中文為母語者反而會感到困惑,不知所云了。按照筆者的理解,“月嫂”是護理產婦、伺候月子的家政人員,“保姆”的含義和使用范圍更廣,文中的“nannies”譯為“保姆”比“月嫂”更合適。最后一句中的“greatness”指的是“龍”這一屬相,并無“大富大貴”、“崇高使命”、“大有作為”等含義。
我們在以前的譯評中曾經講到,不論英語還是漢語,一詞多義是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要想準確地把握或理解單詞或短語的含義,必須把該單詞或短語的上下文考慮在內。翻譯完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之后,如果譯文的內容不夠連貫或者邏輯關系混亂,我們可以初步判定對原文的理解出現了錯誤或偏差。此次的三篇翻譯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許多網友的譯文受到了前面網友的譯文的影響,結果使得翻譯者無法察覺或糾正前面譯文的錯誤。筆者建議各位網友,在動手翻譯之前,不要去參考別人的譯文,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理解、思維和譯文不受他人的影響,等到譯好之后,再對比他人的譯文。通過這樣的做法,不論是英文理解還是中文翻譯方面,都可以更客觀地和清楚地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改進翻譯的良好方法。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歡迎大家討論學術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布一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內容。
更多文章
“作者說話”還是“譯者說話”? --談一談譯者的角色身份認同
專家簡介:
張杰,山東省汶上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翻譯理論研究和翻譯實踐工作,已出版譯著多部。Email: zj_2107@ujs.edu.cn
(作者:張杰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