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位于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洮州衛城全景。甘肅省文物局供圖
人才緊缺為保護“首難”
王旭介紹,這些古城都需要盡快加強保護,并根據不同影響特點制定保護方案,最重要的是制定保護規范,作為當地政府保護管理的法律依據,也作為當地文物部門開展文物保護一個基本手段。
據了解,最近幾年,中央財政對甘肅文物保護的力度逐年增強,國寶單位的保護工程和保護規范經費能滿足需要。目前,針對駱駝城、鎖陽城、玉門關、黑水國、永泰古城等的保護方案已經編制完成,包括洮州衛城在內的六七個古城保護方案正在進行中,剩下的古城保護方案計劃在“十三五”內完成。眼下的尷尬是,在保護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一些保護項目進度較慢,還有一些項目暫時還不能列入議事日程,其主要原因為“文物保護專業技術人員、保護技術和大量的保護任務矛盾突出”。
王旭將“人才緊缺為保護‘首難’”與中國文物大省陜西進行了比較,從而證明甘肅目前在此方面的實際困難。他說,陜西省級有三支以上的文物保護專業隊伍,且有諸多專業高校的支持,其不少市級也有相對比較強的保護力量。但在甘肅,市級的力量非常薄弱,基本上沒有專業文保隊伍。
王旭坦言,對于著手開展文物保護工作較遲的甘肅而言,目前面臨的古城保護任務較重,因此“迫切需要甘肅境內的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以往雖有個別專家、教授主動參與甘肅文物保護,但這種“業余愛好”未能形成團隊效應,由此工作效果也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