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歐美債務危機,導致歐美發達國家經濟舉步維艱,被迫進行戰略性產業調整,海航集團在這一年的擴張變得“激進”起來,比如投資2700萬美元收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斥資11.5億美元收購世界第四大集裝箱租賃公司GESEACO(后更名為SEACO)100%股權,成為當年全球最大并購案之一。
海航并購的錢從哪里來?其經典“吸金”模式被分析人士總結為:融資、擴張、上市;再融資、再擴張、再造資本運作平臺。其中資產與股權抵押、系統內資金流動、信托與基金融資、銀行貸款等方式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海航也因此常常被質疑是“借新債償舊債”。
然而,2008年后,全球航運業走入熊市,海航旗下的物流產業,特別是其中的航運業務連續出現虧損,融資難度大大增加。而此次扣船事件的實際當事人大新華輪船公司,正是屬于海航旗下物流板塊大新華物流下屬公司。陳峰曾透露,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海航集團內部進行了大規模的“關停并轉”,自2011年7月到今年年中,已累計關停并轉企業超過230家。
不過,海航內部的大力整治未能挽救其航運業務,尤其在2011年后,大新華物流頻頻出現延付租金的情況,例如大新華物流在航運高峰時期租下干散貨船,由于此前簽訂的租金太高,而目前的運價太低,很多合同一執行就虧損,根本無法履行。去年年初,包括大新華物流前董事長賈鴻祥在內的21名高管被海航集團分別處以記大過、撤裁、降職、減薪等處分,原因是航線擴張導致經營虧損。(京華時報記者廖豐 李顯峰綜合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