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增強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強化節能減排,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全面啟動林業生態建設。著力推動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實施,以創建林業生態縣為載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空間,優化林業生態建設布局,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全省80%的縣市建成林業生態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8.3%。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目標考核獎懲。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財政投入。加快科技興林步伐,大力推進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和產業工程建設。今年完成投資61.3億元,建成林業生態縣16個,綠化村鎮1萬個,新增生態廊道綠化面積55.2萬畝,新增造林面積420萬畝以上。開展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等創建活動。繼續搞好采煤沉陷區治理,加大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
(二)強化能源資源節約。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嚴格實行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實行以獎代補、強制政府采購等措施,促進節能減排。建立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實行淘汰落后產能與新建項目掛鉤制度。推進電源建設“上大壓小”,積極開展節能環保發電調度試點。加快淘汰電力、水泥、鋼鐵、焦炭、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再淘汰小火電機組100萬千瓦。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環保準入標準,防止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強重點領域、行業和企業節能降耗,突出抓好年耗能5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工作。加快節能技術研發與推廣,加快推進工業鍋爐技術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實施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嚴格土地管理,引導企業積極利用山地、荒地和劣質地建設項目,減少非生產性用地。繼續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加強對閑置和低效土地的利用。搞好關閉磚瓦窯廠土地復墾工作。積極推廣新型墻材,縣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以各類開發區、工業聚集區為重點,大力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基本完成煤炭和鋁土礦資源整合,深入推進鉬、金、鐵等礦種資源整合。推廣先進適用的采選、冶煉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三)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抓好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加強對賈魯河、惠濟河、衛河流域污染專項整治。編制113個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實施搬遷、停產或限期治理,完成150家鐵合金、棕剛玉、電石等企業的污染治理。各類燃煤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并達標穩定運行。全面推進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確保實現穩定運行、達標排放。省轄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加裝脫氮裝置。加快部分省轄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實施一批城市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場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城鄉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系統。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控制和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推動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加快發展環保產業。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編制實施循環經濟推進方案,用好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政策,全面推動資源型工業和農業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示范企業、示范技術、示范園區等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建設。積極推廣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城市中水回用、礦井瓦斯抽采、發電余熱制冷等先進技術。著力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大力推進廢舊資源再生利用。